大连理工大学:依托平台化建设成果,助“i大工”防疫稳定运行

2020-03-20 11:13:46

来源:MOUU网络

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规划建设全新移动校园平台“i大工”,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携手MOUU建设“i大工”,以多终端入口兼容(APP、微信企业号、QQ校园号)的方式,打造了集师生教学、办公和服务等多场景多维度的移动校园平台,向广大师生和学校的管理者提供掌上校务服务和移动办公服务。

2020年疫情初期,得知学校有疫情防控相关需求后,MOUU积极与校方多次沟通疫情解决方案。考虑到学校“i大工”作为学校官方移动校园平台,已稳定运行多年,一直持续为师生提供各类服务,受众面大,师生认可度高;以及 “i大工”已将学校基础数据与移动端访问进行了集成对接,能够快速接入并搭建起可用的服务,大连理工大学网信中心最终决定在原有“i大工”基础上新增“健康打卡”等疫情防控的相关功能。

健康打卡+上报统计,助力疫情防控

1.每日平均打卡2.9万人次

“i大工”平台疫情防控功能于2020年2月22日上线,为全部在职教职工、在读研究生、在读本科生、在校留学生提供健康打卡服务。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机关党委、后勤党委、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办公室)负责各自的人员管理,网信中心负责技术支撑和协调沟通。

学校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宣传推广。一是通过线上通知和推送,在学校校园门户、官微发布和推送通知;二是通过各管理部门自上向下的逐步传达。截至目前,“i大工”健康打卡功能平均每日打卡人数超过2.9万人次。

2.健康打卡+上报统计,高效防控疫情

当前疫情防控采用的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健康打卡”和“上报统计”两个功能上,两者以“i大工”为运行支撑,依托学校公共数据平台提供的各类基础数据,按照教育部、辽宁省等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校园实际情况来设计填报内容。“健康打卡”面向师生进行每日打卡,依靠手机位置定位等手段科学化采集数据,确保了数据填报的准确性及可操作性。“上报统计”提供给二级管理人员健康打卡情况及统计结果。两者有效满足学校对疫情防控的基本需求。

技术创新+有力保障,实现“线上防疫”

通过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对于高校所有信息化从业者来说都是全新的,都是在逐步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大连理工大学“健康打卡”等“线上防疫”功能的成功推广和应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最大限度获取业务管理部门的支持

业务导向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业务部门负责明确业务需求、建设目标,信息化技术人员做好支持、配合和实现。业务部门要加强管理,确保采集准确、打卡及时,真正将系统用起来,用好,才能够确保“健康打卡”数据准确、及时、完整。业务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要发挥合力,共同做好信息化工作。

2.发挥业务二级管理和基层管理的重要性

党的管理,基层组织是关键;这次疫情防控,社区管理是关键;健康打卡的推广和持续使用,各二级单位、学部学院是关键;对于本科生,辅导员、级队、班级是关键;只有二级管理能快速便捷,才能使工作能有效落地、落实。

3.通过管理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疫情防控涉及到校园师生的每一个人,每人每天都需要打卡,虽然学校的消息平台会提前给相关人员推送提醒,但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师生接收到的消息太多,不能保证关注到提醒消息,另一方面是往往存在偶尔忘记的情况。要保证打卡功能的全面执行,需要通过人为的监督,让基层管理人员(例如:班级班长)通过系统及时了解上报情况,才能精准地进行信息传递。

疫情防控信息化建设,考验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

疫情防控的信息化建设是检验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一个很好契机。大连理工大学已建成移动校园平台“i大工”、信息化基础平台两大支撑平台,并一直持续开展全校范围的数据治理工作,通过学校成熟的信息化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在逐步有效提升。

此次“线上防疫”相关功能,完全依托在学校两大支撑平台和已有的数据治理成果基础上建设而成:“健康打卡”功能采用封闭方式填写,师生需使用学校统一身份认证登录学校“i大工”平台完成;所有人员数据来源于学校公共数据平台,通过数据交换方式完成同步,并通过身份信息进行打卡问卷的精准发布;二级管理人员通过学校岗位角色平台统一维护调整,实现分层分级管理;以上功能运行的基础设施,均在现有“i大工”运行服务器基础上进行微调和优化。

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成果推进防疫期间的学校相关防控工作的开展,也使学校积累了特殊时期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也为今后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索取“此产品”的详细资料,请留言
  • *姓名:
  • *手机:
  • *邮寄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