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无人机集群作战编队协同问题研究

2022-06-15 16:06:20

来源:海鹰资讯


一、美军作战概念对异构无人机集群空中编队的设想
 
美军“分布式空中作战”概念提出创建一支灵活组合的异构有人/无人作战编队,将不同种类的无人机依据任务按需变成侦、控、扰、打、评等作战单元。其中,隐身高价值载荷无人机如RQ-170、RQ-180等可在中低威胁空域担负作战任务。中等价值无人平台如XQ-58A等在中等威胁空域活动,作为通信节点、控制节点和前方火力发射平台,配合前方无人机和后方有人机编队作战。较低成本的“小精灵”无人机则搭载侦察、干扰、反辐射、战斗部等多样化任务载荷,在高威胁空域实施作战。低成本巡飞弹如“弹簧刀”“郊狼”等,限于自身航程限制,担负外围防空压制任务,以自身数量优势饱和对方防空通道、消耗其防空弹药。
 
这种根据不同无人机特性做出的任务分配初看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大、中、小、微无人机组成异构作战编队要实现精确有效的时空和功能协同,面临诸多挑战,下文将基于作战仿真推演进行验证,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异构无人机集群作战仿真推演场景设计
 
(一)兵力编成
 
首先,以相关情报研究作为输入,设计一个异构无人机集群执行防空压制任务的场景切片。双方兵力编成如下表所示。
 
表 1 红蓝双方兵力编成


(二)初始态势
 
红方:远中近三层防空系统各相距3千米部署,米波雷达配置在远程防空系统附近。米波雷达开机提供预警信息,防空系统电磁静默。
 
蓝方:共3个空中编队,在前期情报/卫星侦察情报支持下,1号编队承担支援掩护任务,距离红方阵地90千米,1架RQ-180无人机执行远距侦察任务,2架XQ-58A无人机执行压制干扰任务。2号编队承担对地打击任务,距离红方阵地80千米,由4架F-35组成,负责投放布撒器和反辐射载荷“小精灵”。3号编队承担侦察引导任务,距离红方阵地40千米,由1架XQ-58A担任通信和控制节点,3架ISR及干扰载荷“小精灵”无人机抵近实施侦察。

图 1 初始态势
 
三、异构无人机集群作战编队典型问题与分析
 
(一)中型与小型无人机编队电磁掩护协同问题

蓝方使用两架XQ-58A无人机对S-400远程防空系统进行防区外压制干扰。蓝方3号编队的3架“小精灵”无人机计划在压制干扰和自身灵巧干扰掩护下,抵近红方阵地,利用光电红外传感器对红方阵地实施侦察,引导后续力量打击S-400系统。但在实际推演中,“小精灵”编队在灵巧干扰开启前即飞出了压制干扰区,压制干扰和灵巧干扰没有形成有效衔接,导致“小精灵”编队被S-400防空系统击落。
 
究其原因,干扰型XQ-58A无人机搭载干扰载荷可将S-400雷达的探测距离压缩至40%,即S-400对微型目标的打击距离从85千米压缩到34千米。但两架XQ-58A无人机对S-400只能形成2°干扰扇区,在90千米距离上干扰扇区的宽度为3千米,在34千米距离上扇区宽度仅为1千米。“小精灵”灵巧干扰载荷计划开启距离为30千米,烧穿距离为10千米。
 
两种干扰模式按计划可以实现交接,在有效协同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小精灵”编队接近至红方阵地12千米处,使用光电红外传感器侦察红方部署。但是由于远距压制干扰形成的扇区角度很小,可用的突防通道局限性较大,无人编队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实施突防和回撤,在干扰时机、指控、无人机操控/自主飞行层面都面临巨大挑战。
 
(二)小型无人机编队时空协同问题
 
对红方阵地部署侦察完毕后,蓝方计划使用F-35编队发射布撒器和反辐射载荷“小精灵”无人机,布撒器投放无人蜂群饱和防空系统通道,掩护反辐射载荷“小精灵”打击防空系统。布撒器和反辐射载荷“小精灵”在远距压制干扰掩护和3号“小精灵”编队灵巧干扰掩护下抵近红方阵地,但是布撒器中途即被红方防空系统拦截,导致布撒器未能开舱释放微型无人机。
 
压制干扰可掩护布撒器抵近至距离S-400系统34千米处,如果此时开舱释放无人机,由于“弹簧刀300”的航程只有10千米,无人机将无法抵达防空阵地,所以布撒器必须在“小精灵”无人机的电磁掩护下协同突防,突进至防空阵地10千米以内再开舱。
 
“小精灵”无人机和布撒器飞行速度均为520节左右,均可从低空突防,因此在飞行速度和高度上具备编队协同条件,但在实际推演中,ISR载荷“小精灵”无人机编队需先执行抵近侦察引导任务,然后再返回接应布撒器才能协同突防,由于时空协同不精确,未能形成有效掩护,导致布撒器被击落,凸显出功能协同和时空协同的矛盾。当然,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增加一个掩护突防的“小精灵”编队来解决,但是“小精灵”掩护编队和“小精灵”侦察编队的释放和回收是否需要协同?“小精灵”掩护编队是否需要在空等待布撒器同时前进?又会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
 
(三)微型与小型无人机异质协同问题
在“小精灵”编队灵巧干扰掩护下,蓝方布撒器和反辐射载荷“小精灵”抵近到红方阵地10千米以内,布撒器开舱释放微型无人机,但是红方采取“应拦尽拦”的抗击策略,“弹簧刀300”无人机有68架被拦截,4架反辐射载荷“小精灵”被全部拦截,没有完成打击任务。
“弹簧刀300”的最大飞行速度为160km/h,“小精灵”无人机的飞行速度为963 km/h,两者速度差异较大,布撒器开舱释放后,微型无人机先行抵近,反辐射载荷“小精灵”在空盘旋,等待微型无人机消耗红方拦截弹药。“弹簧刀300”飞行10千米需要将近4分钟。在这样的时空窗口内,“道尔-M2”近程防空系统有2次拦截机会,单发拦截概率接近100%,“道尔-M2”系统有16个导弹拦截通道,拦截了32架微型无人机,另有36架无人机被高炮拦截。
 
此外,微型无人机属于“低、慢、小”目标,S-400系统和S-300VM系统并未对其进行拦截,防空通道未被占用,反辐射载荷“小精灵”开始抵近后被尽数拦截。
 
由于微型无人机与其他无人机性能差异较大,无法占用中远程防空系统通道,很难实现有效掩护,导致微型无人机和小型无人机分工合作、协同打击防空系统的想法未能实现。
 
综上所述,异构无人机集群组成编队时,不同功能无人机编队间掩护协同、时空协同、异质协同在细节上都面临诸多挑战,其作战运用可能比设想中更为复杂。
 
 


索取“此产品”的详细资料,请留言
  • *姓名:
  • *手机:
  • *邮寄地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