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战无人机在驱护编队反导作战中的使用研究

2012-08-28 15:13:33

来源:

引言

现代海战条件下,随着以隐身、超高速、超低空、超视距为特点的新一代反舰导弹的大量装备和使用,反舰导弹已成为水面舰艇编队的最大威胁。如何及时、准确地对来袭导弹乃至对发射平台进行早期预警,对来袭导弹进行有效防御,是各国舰艇编队指挥员共同关心的问题。

当前,世界各海军强国大都以航母为核心,配以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和补给舰或加油舰,组成航母战斗群。战斗群中的舰载雷达系统、舰载综合电子战系统以及舰载预警机系统,为航母编队建立起了具有大纵深的对空对海探测、识别、跟踪目标等能力的多层次攻防体系。该攻防体系能有效地完成对来袭武器的早期预警和防御,是当今最为有效的编队防御体系。

对于没有航母的驱护编队来说,由于缺乏大型平台提供给固定翼飞机起降,这样远洋航行的编队在反导作战时,就无法得到空中电子战飞机的侦察、探测、预警、干扰、引导等电子战方面的有效支持,只能依靠编队内的舰载雷达系统、舰载电子战系统以及舰载直升机等舰载探测平台完成对来袭导弹的预警。由于舰载探测平台固有的特点,加上大量先进技术在反舰导弹上的应用,使得现有舰载探测平台很难完成对反舰导弹的有效预警,因此目前驱护编队反导作战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如何积极寻求新型、有效的预警手段,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驱护编队在现代反导作战时面临的挑战分析

现代高技术海战条件下,由于新一代反舰武器的大量装备和使用,使舰艇编队在反导作战时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同时也给反导作战手段欠缺的驱护编队带来了严峻挑战。

11 高技术条件下舰艇编队反导作战特点

(1)早期预警成为编队反导作战的关键

新一代反舰导弹攻击目标时通常采用掠海、超高速飞行方式,再加上隐身技术的采用,使得舰载雷达、舰载电子侦察设备发现来袭导弹的难度加大,发现距离大大缩短。即使舰载探测设备能在视距内有效发现目标,但由于来袭武器的高速飞行,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舰载对抗武器进行引导,从而不能对来袭导弹进行有效的跟踪、拦截和干扰。

因此,舰艇编队要对新一代反舰导弹进行有效的防御,就必须实现对反舰导弹的早期预警,其中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在敌平台发射反舰导弹之前,就将其击毁。

(2)综合一体化对抗手段是反导作战制胜的保证

纵观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几场高技术条件下的海战,并结合新一代反舰导弹的特点分析,不难看出与传统的反舰导弹相比,新一代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明显得到加强,这就给舰艇编队反导作战带来了严峻的形势。传统的单一武器防空作战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条件下的海战,只有充分利用编队内的各种舰载软硬武器系统,互相支援、协同作战、分层防御,形成综合一体化的对抗手段才能有效拦截新一代反舰导弹的进攻。

以美军的航母编队为例,通过对舰载机和水面作战舰艇的具体部署和战术使用,为编队建立了由6道对空防御线组成的多层防空反导体系。实践证明,这是至今舰艇编队最为有效的防御体系。

12 驱护编队反导作战时面临的挑战分析

相对于航母编队而言,由于驱护编队缺乏大型平台提供给固定翼飞机起降,这样就造成了编队反导作战时的预警探测手段十分有限、防御体系较为单一。因此,新一代反舰导弹的大量装备和使用,给当前驱护编队反导作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侦察距离近,预警时间短

传统驱护编队大都依靠舰载雷达和电子战侦察装备对来袭目标的早期发现,实现编队的对海、对空防御。由于舰艇平台以及舰载侦察设备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使得舰载侦察设备发现目标的距离十分有限。对于引导反舰导弹进行超视距攻击的平台而言,现有的舰载侦察设备很难做到“先敌发现”,这样早期预警也就无从谈起。对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来说,由于导弹的反射面积小、飞行高度低以及海面的“多路径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舰载侦察设备对导弹的发现难度大大提高、发现距离大大缩短。在复杂海洋气象条件下,通常认为舰载雷达对反舰导弹可靠的发现距离只能为10 km。在这一距离上,即使导弹以亚音速飞行,对其有效预警时间也只有数十秒,对超音速的导弹预警时间则更短。在如此短的预警时间内,舰载软硬对抗系统的作战效能很难有效发挥,即编队很难对来袭导弹实施有效的拦截、干扰和破坏。

(2)攻防层次较为单一,对抗资源有限

与航母编队的多层、无缝、综合一体化攻防层次相比,驱护编队在对抗反舰导弹攻击时的攻防手段显得较为单一,对抗资源也十分有限。通常驱护编队防空、防导主要依靠舰空导弹和近程舰炮系统提供“硬”防御,依靠舰载电子战系统提供“软”防御。

在实际反导作战时,由于驱护编队的预警距离近、预警时间短,导致现有的舰载软硬对抗系统的作战效能并不能充分发挥,可利用的对抗资源十分有限。如由于不能对视距外的导弹发射平台进行有效的早期预警,即使舰艇装载有中远程舰空导弹,该导弹的作战效能也无法有效发挥。又如若来袭导弹被舰载侦察设备在视距内发现,由于舰载电子战系统(特别是无源电子战系统)的反应时间限制,导致电子战系统的作战效能无法在如此短的预警时间内充分发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驱护编队反导作战时面临的挑战,主要可归结为以下2个方面的原因造成:其一是编队自身特性,这主要是由于驱护编队缺乏大型平台提供给固定翼飞机起降,这样编队就很难形成多层、无缝、综合一体化攻防体系;其二是编队内有限的舰载对抗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战效能,这主要是由于驱护编队的预警距离太近导致。

要提高驱护编队在现代条件下的反导作战能力,必须从以上2个方面入手研究解决。对于前一个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而对于后一个问题,很多文献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但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从另一个侧面对该问题进行研究,试图对提高驱护编队在现代条件下的反导作战能力有所借鉴。

2 电子战无人机在编队反导作战中的使用方法探讨

21 电子战无人机的特点

无人机(UAV)是一种由遥控设备或机上程序控制设备控制飞行的不载人飞行器。与有人驾驶电子战飞机相比,电子战无人机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作战风险小

由于电子战无人机不载人,所以可用来在高危险地区执行作战任务,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尽可能地靠近目标,作战风险明显小于有人驾驶飞机。

(2)机动性好,续航时间长

无人机没有驾驶员,其使用过程不受人的生理限制,可省去有人驾驶部分设备的重量和空间,可大幅度提高无人机的机动性和续航力。

(3)蔽性好,生存能力强

无人机外形尺寸小,机体大部分使用如玻璃纤维等其他雷达反射特性与红外辐射特性小的材料制造,雷达散射截面积小。由于发动机功率小,红外辐射强度和噪声低,因此电子战无人机特别是无人侦察机更适于采用各种隐身技术。与有人驾驶电子战飞机相比,电子战无人机具有良好的隐身特性,所以在执行任务时,就很难被敌方的探测设备探测到,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此外,电子战无人机还具有成本低、可重复使用、后勤保障简单以及实用性强等特点。

22 电子战无人机在编队反导作战中的使用方法探讨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电子战中,电子战无人机主要用于对目标的侦察、监视、截获、定位、攻击和干扰、通信中继以及作战效果评估等用途。结合现代条件下驱护编队反导作战时面临的挑战分析,本文只对侦察/干扰无人机(以下简称无人机)在编队反导作战中的使用进行探讨。

(1)对导弹发射平台进行早期预警、定位,引导远程防空导弹的攻击由电子战无人机的特点分析可以看出,使用舰载电子战无人机,可以大大增加编队反导作战时的预警距离。合理地部署和使用舰载电子战无人机,完全可实现对敌反舰导弹发射平台的早期预警和无源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引导舰载远程防空导弹对目标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舰载远程导弹的作战效能。

(2)多点投放无源干扰物

目前单舰在对抗敌平台搜索雷达时通用的一种办法是投放箔条,实施迷惑式干扰。但由于驱护编队比较庞大、舰载远程干扰设备的发射距离有限及其系统反应时间限制,再加上舰艇运动状态的影响,致使迷惑式干扰在编队反导作战时的效果很不理想。

而电子战无人机不受距离和舰艇运动的影响,战时若使用电子战无人机在合适的时机、恰当的位置投放多点箔条,则可以起到较好的迷惑式干扰效果。当然,除了实施迷惑式干扰以外,还可以根据要求对来袭导弹实施其他形式的干扰,如冲淡干扰、质心干扰等。

(3)对导弹的中制导进行干扰

超视距攻击和精确制导是现代反舰导弹的重要发展趋势。为了增加导弹的目标识别能力

和提高制导精度,一种通用的做法就是导弹的中段采用GPS制导。导弹在巡航过程中利用弹载GPS接收机对导弹的航迹进行修正,从而提高导弹的制导精度。

目前,对付这种精确制导导弹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对其弹载GPS接收机实施干扰。因此,

战时当舰艇编队有面临该类型精确制导导弹攻击的可能性时,可在导弹的攻击路径上空部署若干电子战无人机,根据预警情况,适时控制无人机对弹载GPS接收机实施压制性干扰。由于反舰导弹攻击速度快,为了能对弹载GPS接收机实施大纵深、多批次、能量集中式的干扰,在实际作战时,应控制无人机在空中形成合理的干扰梯队、保持恰当的干扰队形。

实战时,由于编队有了足够的预警时间,所以现有的舰载软硬对抗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将

可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驱护编队整体反导作战能力将会大大提高和加强。

3 结束语

  本文对电子战无人机在驱护编队反导作战中的使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了一些方法、原则。但这些方法和原则离实战使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对于无空中电子战支援的驱护编队来说,电子战无人机以其自身的突出优点和多种用途,必将在未来编队反导作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关键词:
  • 电子战
  • 无人机
  • 军事信息化
索取“此产品”的详细资料,请留言
  • *姓名:
  • *手机:
  • *邮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