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4-03-19 15:25:09

来源:

美军首脑认为:“三位一体的战略进攻力量中,一个有足够抗毁性的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本身和洲际导弹、舰载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一样,都是国家威慑力量的一部分”,“不保持对核攻击部队的指挥与控制,威慑力量就是一句空话。”可见美军对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是非常重视的。

  目前,美国军队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技术最先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如图7  1所示。按美军的指挥体系,分为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和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一、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

  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是用来指挥控制战略部队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全称是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多层次系统,它部署在全球各地,而且延伸到外层空间。美国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包括战略探测预警系统、指挥中心(国家级指挥中心和各联合司令部及特种司令部、各军种所属主要司令部的指挥中心)和战略通信系统。主要任务是:供国家指挥当局(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平时、危机时和全面战争的各个阶段都能不间断地对全球的美国战略核武器系统进行指挥和控制。美国总统利用它逐级向第一线作战部队下达命令,最快只需3 分钟。如采用越级指挥,向该部队下达命令,最快只需1 分钟。美国战略指挥网的组成如图 7  2所示。

  

   (  ) 战略探测预警系统 

  战略探测预警系统提供攻击警报,以防止战略突袭,对己方战略部队的生存至关重要。探测预警系统可分为: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和轰炸机预警系统。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由预警卫星、弹道导弹预警、潜射弹道导弹预警、空间探测和跟踪系统等组成。其中“674 ”预警卫星系统,是美国战略预警的主要手段,它能在导弹发射30 秒后探测到目标并进行跟踪,与大型相控阵雷达为主的陆基雷达系统互相配合,实现对发射区域和来袭方向的全面覆盖,整个系统对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可提供25 分钟的预警时间,对潜地弹道导弹可提供 15 分钟的预警时间。战略轰炸机预警系统,由远程警戒系统、超视距后向散射雷达、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联合监视系统等组成。其中远程警戒系统由“远程预警线”的31 个雷达站和 34 架E-3A 预警飞机组成,远程预警线可提供 2.5 小时的预警时间, E-3A 预警飞机探测距离400 公里, 1 次扫描可探测显示600 个目标,同时可引导 100 架飞机进行拦截。

   (  ) 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是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美军有30 多个主要的指挥中心,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国家级军事指挥中心、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国家紧急空中指挥中心是美国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神经中枢”。这里简介国家级军事指挥中心、国家备用军事指挥中心、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国家舰载预备指挥中心。

   1 、国家级军事指挥中心

  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建于1962 年,设在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内。国家军事指挥中心供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平时和战时条件下指挥武装部队之用。该指挥中心内存贮有10 多个战争总计划和 60 多个战斗行动方案,设有当前态势显示室、参谋长联席会议室、通信和技术室。参谋长联席会议通过该指挥中心,用40 秒时间就可与国外任何一个或全部联合司令部进行联系或召开电话会议。

  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保密局、国务院、国防通信局以及联合侦察中心等有关部门和有关的办公室都派有代表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工作。

   2 、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

  该中心设在马里兰州里奇堡的一个地下加固的设施内。它与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相连,有较完善的情报收集、处理与显示设备,其功能大体上与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相似。它设有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的重要数据库,并且存放有进行常规战争和核战争的各种方案,可根据美军战备情况,迅速增加人员,当美军进入二级战备后,它可立即承接全部军事指挥、控制任务。

   3 、国家紧急空中指挥中心

  它是国家军事指挥系统和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网双重功能的指挥机构。该指挥所设在E-4 飞机上,平时不参与指挥,只了解情况。当美军处于临战状态时,它升空待命。总统首次下达核攻击时,它取代陆地指挥中心行使对战略部队的指挥权。由于它在空中机动,是美军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中生存能力最强的一部分。70 年代中期以前,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由 EC-135 型飞机承担, 70 年代中期开始改用E-4A 型飞机。使用 E-4A 型飞机的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称为高级空中指挥所。1985 年全部改用 E-4B 型。这些飞机始终有一架在空中执勤,机上配有一位将军领班,另有一架处于战备状态,15 分钟之内即可起飞。如图 7  3所示。

   4 、国家舰载预备指挥中心

  该中心设在两艘战略指挥舰上,一艘是诺思安普顿号,一艘是赖特号。平时不参加指挥,只了解情况,当美军处于临战状态时,它出航待命。根据需要接替国家指挥中心行使对战略部队的指挥权。由于它在海上机动,所以它们和国家机载指挥中心一样,具有较强的生存力。

   (  ) 战略通信系统 

战略通信系统,是把战略预警探测系统和战略指挥中心联起来,并在各指挥中心之间传递信息。战略通信系统包括通用和专用两部分,通用通信系统包括国防通信系统、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和最低限度紧急通信网;国防通信系统,由自动电话网、自动密话网和国防数据库组成,线路总长达6720 万公里,能把世界上 100 多个地区的3000 多个指挥所连接起来,主要用于保障美国总统与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情报机关和战略部队的通信联系,也可以为战术通信提供通信枢纽;国防卫星通信系统,是美国战略、战术共用的卫星通信系统,它由6 颗卫星和 70 多个地面站组成,承担美国战略通信70% 的通信量,用于传递战略指挥信息情报数据、高度优先的战略预警信息和特种信息等,是美国全球指挥控制系统远程战略通信的支柱;最低限度紧急通信网,是专供国家最高军事指挥当局在核条件下把美国核战争计划的命令传送给美国在全球的核部队,并接受核部队回报执行命令的情况,主要采用甚低频到特高频的所有通信手段,以保障通信的可靠性和生存能力;专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空军卫星通信系统,极低频对潜通信系统,机载甚低频中继机通信系统,战略空军司令部通信系统等。

  二、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美国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一般指军以下单位使用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也称战区级指挥自动化系统。按编制可划分为陆、海、空的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  ) 陆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美国陆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根据空地一体战理论,并针对21 世纪初作战需要而研制的,如图 7  4所示。

该系统包括机动、火力支援、防空、情报与电子战、战斗勤务支援5 个功能领域,每一个功能领域有各自的指挥控制分系统并和其它许多C3I 系统接口。各个分系统横向成网,按指挥关系纵向也成网。它们不仅要完成本功能领域的指挥控制任务,而且要作为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支援整个系统并相互支援。

   1 、机动控制系统,它是军至营级使用的指挥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为指挥官和参谋人员提供作战指挥方面的自动数据处理支援,具有态势监视、报文编辑、数据处理、存贮、检索和显示功能,并能自动复制数据库的数据。根据需要,可迅速把数据传给35 个预编的地址。从军到旅传输作战信息只需几分钟。

   2 、高级野战炮兵射击系统。它是一个火力支援控制系统,能协调火力支援的各个方面,从前方观察员提出火力请求,到射击控制台显示出射击命令只需10 分钟。 

   3 、前方地域防空指挥控制与情报系统。通过它能指挥控制前方地域防空系统中的各种防空武器,从而为前沿部队提供一个20 公里的防空地带。 

   4 、全信源分析系统。它基本上是一个情报处理中心,能接收并处理来自几十个战术系统的情报信号、电子情报、图像情报和人工情报等,还能控制电子战系统,并具有保密和气象支援功能。

   5 、战斗勤务支援系统。

   6 、通信系统。包括地域公共用户通信系统、战斗网无线电台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陆军数据分发系统。地域公用用户通信系统在海湾战争中表现非常出色,它实现了把蜂窝电话机安装在每一辆吉普车、装甲运兵车上的设想。战斗网无线电台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是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唯一能在干扰环境中工作的电台。陆军数据分发系统则是定位报告系统和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两类终端构成的混合系统,能近实时地显示部队的精确位置和导航数据。

   (  ) 空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美空军指挥自动化系统领域的发展重点是电子战系统和侦察系统。美空军认为,在C3I 方面,战略上要加强联通能力,战术上要取得电子战的明显优势;未来的战术飞机在执行空地一体战任务时,将依赖各种电子对抗、目标探测和武器监视系统的支援。主要有:战术空军控制系统、战术空军控制中心、敌情相关单元、空军战术通信系统、综合电子战系统、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机载自卫干扰机、精确定位和攻击系统等。

  其中,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TARS )飞机就是空军和陆军的联合研制项目。该机采用波音707-320C 飞机装载合成孔径相控阵雷达,探测敌纵深地域内地面、低空的固定目标,将目标的位置数据实时传输给地面部队指挥官和空中的攻击飞机,指挥引导火力攻击。它工作时,在战场前沿己方地域上空飞行,机载雷达对地覆盖范围最大为512 × 512平方公里。 

   (  ) 海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海军就研制成功了海军战术数据系统。七十年代又研制了海军指挥控制系统和“宙斯盾”防空系统。八十年代在人工智能C3I 方面取得了可观进展,并对原有的一些 C3I 系统作了改进。美海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分为战术指挥系统、通信系统和作战支援系统三大类,共35 个项目。 

   1 、海军陆战队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八十年代初,美海军陆战队开始实施指挥控制系统计划。共分8 个分系统:空地情报系统、综合火力与空中支援系统、战术作战系统、战术空战中心、位置标定报告系统、综合人事系统、评价与分析系统、综合后勤系统等。

   2 、海岸警卫队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海岸警卫队和平时期属运输部,战时拨归海军部,执行海军舰队司令部分配的任务。因此,海岸警卫队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也是美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一部分。1982 年海岸警卫队成立了 C3I 办公室,负责战术C3I 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三、美军战区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重建

  海湾战争后,美在总结战区指挥自动化系统应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重建美军各军兵种的C4I 系统的计划,对 C4I 系统的建设进行全面调整、改造和更新。

   (  ) 参联会的“武士” C4I 计划

   1992 年2 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布了名为“武士”C4I 系统的计划,旨在将美军四个军种的“烟囱式”系统改建成联合的、可互操作的体系结构,以便给士兵提供一种综合性的、实时显示的士兵作战空间。这种士兵是数字化的,每个士兵配置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可随时进行探测、识别、定位、报警、通信。联合参谋部根据联合作战要求,将“武士”C4I 概念作为互通性目标提了出来。“武士” C4I 象是一个受用户推动的广为分布的基础设施,战斗部队在此基础设施中接插上信息终端,就可以从保密和无缝隙的计算机和通信综合系统获得信息。这个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为“快速定位阶段”,其任务:一是实现数据库互操作;二是进行需求确认,互操作性测试和安全认证;三是建立联合互操作协议。第二阶段是过渡的10 年计划,期间将侧重于实施迁移计划,取代现有的“烟囱式”系统。最后阶段是目标阶段,它标志着“武士”系统的彻底实现。

   (  ) 陆军的“整体战略” 

  所谓“整体战略”是使美国陆军数字化计划与“武士”C4I 概念协同一致,着眼于整个陆军的信息需求。整体战略包括10 项原则: 

   1 、着眼于战斗员——为战斗员提供满足合理需求的系统;

   2 、确保联合互通性——联合和多国部队作战时为战斗员提供可互通的C4I 系统; 

   3 、实现基于空间资源的能力——确保战斗员接入满足基本要求的军用或商用空基系统,以支持陆军在整个行动期间的兵力投送;

   4 、战场数字化——对战斗员提供综合的数字信息网络,以支持作战系统并确保指挥控制决策周期的制胜权;

   5 、兵力投送平台现代化——对战斗员提供现代化的兵力投送平台,以支持平时行动、训练、机动性、兵力投送、双重基地作战和重新部署;

   6 、优化信息技术环境——在战时与和平时期对战斗员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支持;

   7 、实现多级保密——采用单一系统在保密级对战斗员提供信息接入和交换能力;

   8 、确保制频谱权——为了更好地显示战斗空间并同时使敌方指挥官的视觉迷盲和迟钝;

   9 、采用商用技术实现综合系统——对战斗员提供以商用技术为推动的协调一致的C4I 能力; 

   10 、开拓仿真和模拟技术——通过现代化的仿真和模拟,使战斗员的训练和试验费用低而效益高,并迅速提供原形系统。

  美国陆军的“整体战略”实现以后,将为其进入21 世纪提供保障,并与“武士” C4I 计划同步。 

   (  ) 空军的“地平线”构想 

  “地平线”构想是美国空军实现其C4I 系统现代化的总体战略。该战略由四部分组成:

  一是空军 C4I 系统战略规划。它是“将空军 C4I 结构发展与迁移计划各项工作融为一体,以建成一个能支持联合和有效的远程操作、互操作和无缝隙的C4I 系统的指导性的工作”。 

  二是体系结构规划。主要是检验作战、机动性、空中作战和特种作战这四个任务领域的结构。通过统一使用共同的标准、组件和数据定义,“把老系统改造成一种联合的、可互操作的目标体系结构”。

  三是空军 C4I 系统总体计划。它分有短期的和长期的目标和任务。短期目标包括“在固定和分散区域上,集中实现C4I 的能力和有关的通信互联性”。长期目标是联成一个“信息球”:允许每一个战斗员都能实时查看自己的空中态势图像信息,并能改善快速执行的决策指令。空军C4I 系统总体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C4I 支撑要素——“通信中队”计划。 

  四是 2000 年通信中队计划。它是将现代化的技术运用于支持远程作战,通过“协调通信中队在前线和后方基地的工作、增强网络的覆盖范围,并为通信部队配备重量轻、模块化和可互操作的系统”来实现。

  总之,美国空军的“地平线”构想是使“战斗飞行员将更加依赖于通过多媒体、全球网络和分散的数据终端来获得接近于实时的综合信息”。

   (  ) 海军的“哥白尼”战略 

  美国海军的“哥白尼”战略的实质是建立一个信息交换的“体系结构”,“哥白尼”的主要支持系统包括:

  全球信息交换系统——通过国防通信系统网从任何接口接入所需信息支持的联合和多国部队的指挥官。

  总指挥官指挥所复合体——用于全球信息交换系统与部署在前沿的部队传递信息的主要网络。

  战术数据信息交换系统——是联接总指挥所复合体与战术指挥中心的战术网络系统。

  战术作战中心——对战斗部队发布信息。

  战斗空间信息交换系统——代表战术部队作战的战斗空间,包括发射平台和武器系统,由此构成了战斗空间信息交换系统中的操作节点。

   (  ) 海军陆战队的“海龙”构想 

  海军陆战队的主要任务侧重于沿海作战,使之能作为联合特遣部队的一部分执行先期部署任务。21 世纪的海军陆战队将建成一支规模更小、负重更轻、机动性更高和更加灵活的战斗部队。“海龙”的主要特点是:后勤保障、医疗救护和近距离支持都将着重利用无人飞行器;地面战斗单元将转变成一支编制精简、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便于执行小规模独立作战的轻型部队;从轻步兵营抽调的快速攻击中队将在指定的地区独立行动;战斗勤务支援单位编成从舰上控制,覆盖范围不大于岸上有限的覆盖范围。“海龙”将着重依靠海上的火力支持、后勤供应和C2( 指挥、控制 ) 资源。 

索取“此产品”的详细资料,请留言
  • *姓名:
  • *手机:
  • *邮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