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18丨军民融合将透过“表层”深入“内核”

2018-02-03 14:36:00

来源:解放军报记者 董 强

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军民融合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可以预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在2018年演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在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等方面呈现出全方位的新变化。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1>2”……发生在很多地方的故事,都有力证明着同一个命题:军民融合,富国强军、惠兵利民。

上下联动更顺畅

于普通民众而言,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是,“军转民”成果越来越多,“民参军”企业遍地开花。而在中包联军民融合专委会秘书长王桂鑫看来,两者相映成辉,恰如“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国家大力倡导军民融合发展,特别是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军民融合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明显提高,一些领域、行业、部门的法律法规及时制定出台,颁布实施。201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正式实施,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为加强国防交通建设,提升战略投送能力,促进交通领域军民融合,保障国防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运用法律保障,国防活动更加顺利有效,更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知名军事法学家、国防大学教授周健如是说。

有了法律保障,上下联动更顺畅,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的力度越来越大。“法治思维能启发很多新思路。”浙江省军转办一位负责人表示,引导转业复退军人积极投身军民融合实践,既在国防动员、人才培养等传统领域“深耕”,又在海洋、太空、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细作”,可望实现一举三得:快速弥补社会人才缺口、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优势和提升军民融合质量效益。

运行秩序更规范

一段时间以来,行业之间如何相互联通、不同领域之间怎样形成合力等军民融合领域的话题,引发热议。

5家军民融合银行相继组建,5家物流领域领军企业与军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41家军民融合类社会组织在各地运行,122家优势民企步入战机修理行列,31个省区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相继组建运行……

盘点2017年军民融合领域的一件件大事,人们不禁感慨:这有条不紊的背后,是军民融合领域运行秩序的日趋规范、组织管理体系的日益优化。

曾经,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未经登记的“军民融合”联盟、协会、促进会等组织,大多冠以“中国”“全国”“国家”“国防”等字样,通过举办论坛展会等活动,收取高额费用,混淆视听,损害了军民融合战略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围绕重点领域部署前瞻式理论研究,建立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价系统,诸如此类工作,需要由一个上下认可的枢纽型、联合式、非营利的社会组织牵头。”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告诉记者。随着治理规范以“军民融合”名义从事违法违规活动的深入开展,新的一年,全国性军民融合社会组织有望获得审批。

双向支撑更有力

当地时间1月9日,美国拉斯维加斯2018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深圳AEE作为中国自主品牌代表,向全球发布了多款无人机产品及摄像设备新品。其中一件产品令世人惊讶:手机壳秒变无人机。

1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届装备安全防护领域军民融合发展论坛”上,鼎瑞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的一系列安防创新技术,让与会者眼前一亮。

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飞起的那一刻,再次提供了一个生动例证:这背后有20个省市、150多家企事业单位、十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科研人员广泛参与。

伴随着军民融合由初步向深度迈进,一批“民参军”优势企业将成为鼓舞全社会投身军民融合实践的榜样力量。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战略目标。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双向支撑拉动中,国防军工作为一个重要领域无疑具有示范引导作用。

2018年的军民融合,必将透过“表层”而深入“内核”,更加自觉地遵循军民融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伴随“混改”进程加快,将有一批军工企业成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样本。

 
相关阅读